江新教授主讲中文系(珠海)“前沿讲坛”第二十一讲

Body
2019年5月19日19点,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5号一楼会议室,中文系(珠海)成功举办了前沿讲坛第二十一讲《汉语二语学习者名名复合词的认知加工和学习》。主讲人江新教授现任职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第十、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语言学、阅读心理学、第二语言认知加工与习得。已出版专著《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对外汉语字词与阅读学习研究》,合作主编论文集《汉字的认知与教学》、Studies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在《心理学报》《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等期刊和论文集发表论文近 50篇。本场讲座由本系杨蓓副教授主持,张晨迪、吕娜博士后等老师、同学参与了此次讲座。
江新教授首先介绍了名名复合词,其中由修饰语加中心语构成的偏正式(modifier-head)名名复合词最多,如“纸箱、水箱、书架”等;另一类名名复合词为并列式复合词,如“花草、树木”等。名名偏正复合词具有数量多、能产性强的特点。汉语名名复合结构虽然形式简单,但包含的语义关系却复杂多样,例如“花房”是养花的地方,“花环”是用花做成的环状装饰,“花瓣”是花朵的组成部分。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介绍,江新教授提出了本次讲座的两个重要主题,即母语者是怎样判断名名偏正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的,以及汉语学习者是怎样学习和识别这些语义关系的。江新教授进而介绍了实验中运用的启动(priming)研究。首先是启动词和目标词的选取,如doctor(启动词)-nurse(目标词),以及对比组bread(启动词)-nurse(目标词)。实验需要根据两组数据的“反应时”(看到目标词到读出目标词的时间)来考察语义关系信息在汉语名名复合词中的加工以及不同语素的重复启动效应。江新教授介绍的第一个实验主要针对两个问题:第一,汉语复合词加工中语义关系是否得到激活;第二,激活跟首语素相同与否有关。例如“草鞋—草棚”,二者语素语义关系一致且修饰语素相同;“草籽—草棚”,二者语素语义关系不一致,但修饰语素相同;“胶鞋—草棚”,语义关系一致,但修饰语素不同;“教徒—草棚”,语素语义关系和修饰语素都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具有启动效应,表明语义关系得到激活;修饰语素也有重复启动效应;修饰语素的重复启动效应对复合词加工的影响大于语义关系的重复启动效应;修饰语素激活与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信息激活发生在不同的加工层次;语义关系信息的提取可能不依赖修饰语素。

第二个实验与前者密切相关,即汉语二语者名名复合词学习中语义关系信息的作用。首先选择40个陌生的名名复合词(信架、金壶、卡包等)作为被试要学习的生词,每个生词都配有两个熟词(均为名名复合词)作为学习的辅助词。根据生词和熟词的语义关系一致程度、语素重复位置的不同,学习材料分为四组,每组包括20个生词以及对应的80个熟词。实验结果最终显示,语义关系一致程度的主效应显著,生词和两个熟词的语义关系完全一致时,生词的学习效果比部分一致时好。语素重复位置的主效应不显著,修饰语素重复时的生词学习效果与中心语素重复时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语义关系一致程度与语素重复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语义关系一致程度对生词学习效果的影响受语素重复位置的制约:当生词和熟词中心语素相同时,语义关系完全一致条件的生词学习效果比部分一致条件要好,但修饰语素相同时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报告部分结束后,杨蓓老师认为:江教授的演讲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了新的研究方法,使大家受益匪浅。老师和同学们对江教授的研究课题十分感兴趣,主要针对实验材料的选取、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实验过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中文系(珠海)前沿讲坛第二十一讲在江新教授与我系老师、同学们你来我往的热烈讨论中画上句号。